孔府现在归谁?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
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961年“曲阜孔庙及孔府”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属于国家。
属国家所有。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
孔府内存大批各朝代的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和国内仅存的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存。
山东曲阜孔府门额上的“圣府”二字出自严嵩之手,为何没有被孔子后裔废除呢?
一说起了严嵩,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奸臣二字。他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世人都为之不耻。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贪婪、恶行,故而,他一直都是被人们唾弃辱骂的对象,是为官者的反面教材。但不管他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是什么样子的,在他的身上还是有着一定的优点,就比如说他的书法,他的书法被称之为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混迹于官场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但是,当年他奸臣的身份暴露之后,天下人为之不齿,他的书法著作也因此被人们唾弃。但是,当年他在孔府门前上提下的圣府字却被保留了下来。孔子的后人应该是对这种奸臣很看不上眼才对,那么为什么他提的这两个字却没有被废除,而是被保留了呢?理由有三。
理由1,作品是真的好,废掉了可惜。虽然说严嵩这个为人不怎么样,但是他的字好,这却的确是没话说,他的字有着独特的笔锋。孔府的人看到这两个字,也是觉得漂亮。如果因此丢掉了,那就真的可惜了,所以就这么挂在那,不去处理它。
理由2,字又没有错,没有理由毁掉它。孔子的后人对是非曲直还是很分得很清楚,做错事的是人,又不是这个字。那么字挂在这里就不需要去在意别人的非议。就因为他们的这种思想,没有因为人而迁怒于字,所以才有幸保存下了这样的传世佳作。再说了,保存这个字正好体现出了孔府的博大胸怀,是他们优秀精神的一种体现。
理由3,提升孔府的名气。不管严嵩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闻名天下,总之他成为了一个名人。既然是名人,那么就会有名人效应。所以他的字体也带有着宣传意义,有这两个字在孔府,能够提升孔府的名气。同时,严嵩既然给予了孔府圣府的称号,说明他对孔家后人还是怀有尊重之情。一个大奸臣,身上还有这么多负面形象的人物,在内心中却有着能让他信服的对象,由此可见,这个对象是多么的了不起。所以借着这个原因,孔府的形象就变得更加正面。
所以综上三个原因,留下这两个字挂在上面,比去掉这两个字得到的好处还要多。只要思考得深,想得远,那该怎么选择?不需要多说,自然知道如何做了。
说起严嵩,很无奈,历史就是如此作弄,严嵩碰上了嘉靖这个混蛋,几十年不理朝政,看谁都不顺眼,喊打喊杀的,只有严嵩对他的味口,成了权臣,在世人眼中,权臣是个贬义词,没一个好东西,肯定的是,严嵩也祸害累累,得到了该有的惩罚,凄凉而死,列入明史六大奸臣,背上千古骂名。
严嵩,政治上的奸臣,文学上的泰斗。
如果抛开严嵩在历史上的忠奸善恶,只谈他在文学上的造诣,那绝对堪称一代文豪,崛起就非常励志,从小家贫,但很聪明,名副其实的神童,10岁秀才,19岁举人,26岁二甲进士,成绩骄人,他一生作诗就1300多首,数量媲美李杜,留有《钤山堂集》、《直庐稿》、《南还稿》等巨著,作品中无不显示其厚实的文学功底,有才华,表现出大家规范的风格。
六必居牌匾。
特别是严嵩的书法成就,骨法端严,道劲有力,足具大家风范,以前传言北京老字号“六必居”、“鹤年堂”牌匾,就是出自严嵩之手,后来考证,严嵩写过西鹤年堂,倒台后,这四个字流落到民间,取鹤年堂三个字制成店名;而六必居出现于清朝,当年东家利用了严嵩在民间的知名度,而作的一种宣传手段,那问题来了,我们印象中严嵩名声在死后已经臭烘烘了,为什么还有人争相用他来提升知名度呢?
鹤年堂牌匾。
原因就一个,真实的严嵩并非单纯的名声恶臭的坏人,而是个争议人物,一直到今天都是个争议人物。有人通过戏曲知道他是奸臣,有人读过他的文学作品后顶礼膜拜,在文学界,严嵩一直备受学者称道,《钦定四库全书》评价其作品“其诗在流辈之中乃独为迥出”,而明四大家之一的顾璘,在书中描述出了严嵩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弘治以还,严嵩翩起挺望,南北承学,翕然成风,宗为领袖”,什么意思,严嵩是当年文坛的领袖,风向标。
圣府。
在普通百姓眼中,严嵩是大奸臣,在学者眼中,严嵩是追捧对象,这样一个知名度极高,正反两极,富有争议性的人物留下的墨宝,懂的人自然明白珍惜度,况且严嵩和秦桧、蔡京一样,书法基本绝迹,放在孔府门额上的“圣府”二字,可以是孔家后人对严嵩文学的肯定,也可以是“名人效应”一种宣传手段,还有,相传,顺天府贡院至公堂匾额也是严嵩所写,乾隆想换掉,自己写了好多遍,不理想,作罢。
最近去孔府参观,看到了门上的“圣府”二字,经导游的解说方知是明朝的权臣严嵩所写,不得不佩服孔府的胸襟,我始终认为一个权臣不应该得到如此的尊重,但仔细研究之后,我发现电视上和书上看到的历史并不见得一定是真的,也许只有只有置身事外的人才看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严嵩的字没有被废除,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严嵩的字好
严嵩本人的字,在当时绝对是一绝,即使严嵩倒台之后,无数人也没能超越过他,甚至乾隆皇帝想要更换严嵩题写的匾,也苦于字不如人最终作罢。所以在没有更好的匾额的情况下,更换匾额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2、严嵩对孔家有恩
孔家与其他家不同,他们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仁义道德,毕竟这是儒家学派的根本。对于对自己家族有恩的人,孔家绝对不会落井下石。严嵩在位期间,对孔家非常关照,而且私下他与衍圣公的关系也特别好,对于孔府的事严嵩也非常放在心上,所以孔家不可能做出忘恩负义的事。
3、大明朝中后期的高层历来都是一个谜
在大明朝,忠臣与佞臣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都喜欢说对方讨好天子,换成自己其实也一样,说内阁勾结太监,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碰上天天不上朝当甩手掌柜的主子,能怎么办?国家还得正常运转,而且在大明朝,当官的普遍喜欢挑战皇帝,不管皇帝对错,就是天天给你找茬,最终皇帝懒得很他们斗,面都不见了,所以高层间的斗争和朋党问题十分突出。
严嵩作为明朝权臣,为了个人利益,只是一味的迎合当时的皇帝,排除异己,谋害忠良,他的种种罪过,孔家后人是知道的,严嵩为孔家题的匾并没被孔家人拆除,孔子作为万世师表,是世人学习的正面教材,严嵩作为反面人物,世人(包括孔家后人)可把他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告诫自己,时刻反省,这一正一反,不正是道德经里`师`与`资`吗?
道德经讲`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以孔子为师,以严嵩为资,这多妙啊。
孔府属于山东省哪个县?
孔府乃“三孔”之一(“三孔”者分别为孔府、孔庙、孔林),为世代“衍圣公”所居之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之曲阜市(县级市)境内,孔府广厦千间屋宇俨然雕梁画栋曲栏回廊古朴典雅,为北方建筑之翘楚。乃山东省旅游胜地,“一山一水一圣人”,常年吸引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山东省济宁曲阜市(县级市),曲阜城内、孔庙东侧。
它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占地240亩。
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1961年“曲阜孔庙及孔府”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济宁曲阜县,今己是曲阜市!孔府是孔子的家乡,我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以孔府为主的孔府孔庙孔林,成为当今全球的旅行圣地更是文化宝地。来山东必到曲阜,到曲阜必看三孔!作为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己传播到会球各地,孔子学院更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