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5米水深怎么钓鱼?
你的问题太大了,大概所有的钓鱼人都很难回答这个问题。
只要懂钓鱼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初春,5米深的水域,大概还是零下状态,也许南方温度暖,温度会高些。
我拿我们北方初春的天气回答你的问题,北方的初春,天气变暖,但地下的寒气未消,只有浅水区,能保持适宜的温度,是鱼活动觅食的地方。
如果钓5米水深,钓底,恐怕不行,因为鱼都聚在浅水区。只有钓浮了,也许碰巧会钓到,你说呢?
影响鱼情的因素众多,比如溶氧量、水质、水温、食物量等,但各个因素在不同的季节、水体环境中,对鱼情的影响有主次之分,有的影响力大一些,有的影响力小一些。只有掌握这些关键因素对鱼情的影响,才能明确如何垂钓。回到钓友的问题,初春5米水深,水温及水深这正是问题的核心,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一窥究竟。
1、初春水温波动,鱼层不稳定
2、5米水深,鱼层的具体变化
3、早春5米水深如何具体垂钓
与仲春、晚春相比,初春气温并不稳定, 素有倒春寒的说法,意思是说早春的气温可能连续几日高温,随即连续几日低温,甚至一日内,早晚气温降低,而中午气温较高,同样水温的变化也随气温而改变,既不稳定。
鱼属于冷血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一旦水温升高或降低,鱼都会有明显的反应:一是通过体液调节体温的升降;二是在趋温性的驱使下,向最接近最适宜水温的水域游动。体温调节的过程中,鱼需要调动其他器官的配合,有强烈的不适感,特别是温差超过5℃时,非常明显,所以鱼更喜欢水温温度的水域。
想要钓鱼,那么就要知道鱼在哪来,即鱼层的变化,而鱼层又与前文提到的水温有关。
河流、湖泊水温整体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提升,不过中上水层,特别是靠近水面部分的水体,受阳光辐射、冷空气的影响显著,水温提升、下降迅速,而中下水层因上部水体的隔绝,水温温度,不宜波动。据研究,通常水下3米的位置可作为水体温度与波动的分界线,可作为大致鱼层变化的标志性。
上文是关于早春水温变化特点,及鱼群分布大致规律,不难看出早春在5米水深垂钓,需要结合水温这一主要因素,做出相应调整,同时兼顾其他次要因素。
首先是连续几日高温。连续几日的高温天气,水温逐渐回升,特别是高温天气超过3天以上时,水温渐渐稳定,3米以上的中上水层,受阳光辐射的原因,水温比中下层要高一些。鱼趋温性的驱使,会向中上水游动,即上浮,加之上层水较多的浮游生物,更强化了这一趋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钓浮。那么一直相对的调钓方式,打窝方式等均需做出改变。比如窝料多用些麦麸或雾化快的,这样窝料不等到落入水底,已经雾化完成,避免了将鱼群引到水底,而逗留在中水水层。所以此时钓浮或者说钓浅,效果更好。
初春5米钓鱼
首先你的杆子必须超过5米,不然不容易到底。
饵料够粘 雾化散落系数不能太高 ,保证能够到底,或者用红虫,蚯蚓。
浮漂浮力不能太小 ,有浮力才会有吃铅量,有了吃铅量才能快速到底 ,避过上层鱼抢饵料。
因为水深,中获大鱼的概率高 ,线组的号数保证信号传递的同时,应该有一定的强度 。
如果用饵料的话,个人建议用提式抛竿落饵法,这样窝点相对比较集中,容易聚鱼的同时,缩短咬钩时间。
水深 安全第一
不过最后还是建议初春不要垂钓这么深的水域。
你好,春季的温度是从低到高慢慢升温的,鱼在初春的时候还不适应,活动的水层还在四五米以下的深水区域,进食也不是很多。到了仲春鱼儿已经适应了春季的温度,会大批到浅水区寻找食物,这个时候钓水面以下一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快到夏季的时候温度很高,鲫鱼不得不找凉快的地方来避暑,这时候钓两米左右的深度就足够了。
第一,大翘嘴,餐条。这个跟深水没关系,可以直接钓浮。
第二,底层大鱼,或鲫鱼。这么深的水。鱼竿最少也要六米三,主线可加长五十公分或更长。 五米的水线漂的吃铅也要大一些。第一抛竿好抛。第二,大吃铅才有大浮力,才能拉直水线,准确传递信号。浮漂的的吃铅,最小也不能小于六克,最好十克以上。就算这样,五米的水深,信号的传递也会减弱。还是,用双铅钓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