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形象定位的一般方法?
我觉得应该遵循这么几个方面
1. 代表旅游地的特征,如你是给旅游景区做设计,就得考虑景区特色
2. 形象阳光,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的一方面,但是旅游人门的一种休闲,方式所以形象要阳光
3.具有亲和力,旅游行业于人打交道,当然要亲和,而且吸引人。。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旅游形象定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使用的是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
在中国人关于城市的民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许是最知名的一句。作为江南地区的两大中心城市,苏州与杭州之间的对比及变迁一直是城市史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我国民间流传的谚语,出自宋代范成大《吴郡志》,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在中国各地的风土谣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应该算得上是流传最广的了。韦庄词作曾说道:“,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而关于它的来历,目前研究俗语的人一般都只能举出较晚的书证。其中引用较多的是《七修类稿》和《古今,》中的记录,但这已都是明代的东西。而在更晚期的苏南民歌《 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中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么有 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
但实际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显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据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它可以被分两部分来说,前一部分是将江南比作天堂。唐诗人任华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咏颂的“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便可看作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缘起。
后一部分是将苏杭二州当作江南的代表,而这在唐朝后期是很明显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白居易的品题。白居易曾历任杭、苏二州刺史,在二州任上写过不少盛赞当地的诗篇。起先,他还只是单夸杭州。任杭州刺史时,他就对身为越州刺史的 元稹夸口说:“知君暗数 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后来他任苏州刺史,又说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之后他便将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感到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也是念念不忘。曾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是白居易的品题与将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
上有天堂下有苏抗有了苏州在有杭州两个地方都是天堂,苏杭旅游形象定位苏州园林有文明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网师园又是5A级景区,还有偶园怡园詹园环秀山庄等等,杭州有最出名的西湖和千到湖,苏州杭州旅游形象定位有风景优美,导游讲解深动,保洁人员对游客热情服务
什么是景区理念形象?
表现本土文化。
每个景区之所以成为旅游地,是因为拥有一个引发购买意愿的吸引核。这个吸引核唤起的是旅游者的期望。如果这一期望从游览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会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一个旅游地有明确的主题表现了独特的本土文化,必然会极大地满足旅游审美需求。我国许多景区出现同质化现象,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即在于此。一些新开发景区往往忙于亭台楼阁的建设,而忽视了策划阶段对主题考虑,导致定位的缺失或错位,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