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代县雁门关还有杨家将的后人吗?
肯定有,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杨家将的正牌传人。
演义中的杨家将,世代为将,满门忠烈,堪称古代历史第一将门,巅峰时期一口金刀八杆枪,杨家女将上战场,让敌人闻风丧胆,对宋朝居功至伟,无奈被奸臣潘美陷害。
历史上的杨家将远没有演义中那么风光,但仍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将门世家。
初代杨家将杨业,主要活跃在宋太宗时期,是北汉降将,在山西雁门关一代抗辽,打出“杨无敌”的赫赫威名,后再雍熙北伐中被俘,不屈绝食而死。
二代杨家将杨延昭,主要活跃在宋真宗时期,是杨业长子,继承父亲遗志,在河北一线抗辽,打出了“杨六郎”的名声,被誉为辽军克星。
三代杨家将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时期,是杨延昭的儿子,曾追随范仲淹、狄青等名臣名将参加抗击西夏、南征等,立下汗马功劳。
杨家将在三代以后,便再无名将,史料上也没有留下他们的事迹,所以到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及其没能出来救国,他们的去向也没有留下正式史料,一度无人知晓。
不过杨家男丁众多,初代杨家将杨业就有7个儿子,除了次子杨延玉随之战死外,其他儿子都长大成人,且并未像演义中那样战死沙场,因此杨家后人枝繁叶茂,如今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的湖北、湖南、四川、福建、贵州等地,都有自称为杨家将后裔的家族,他们很可能是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后人南迁到南方各地,繁衍生息形成的家族。
目前在国内比较公认的杨家将后人居住地,首推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
初代杨家将杨业在山西抗辽时,主要活跃区域是雁门关一带,也就是如今的忻州市范围内,他牺牲前的职务是云州观察使、知代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代州就是今天的代县。
代县东20公里,有个叫鹿蹄涧村的地方。那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也就是杨令公的庙。是当地人的祖庙。
据《代州志》、杨家族谱记载和杨族世代传说,此地本叫联庄。元朝初年,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和杨山兄弟二人,率军屯垦于今代县城东。一天,二人外出狩猎,在马峪河看见一只很大的梅花鹿。杨友一箭射中鹿蹄,鹿带箭逃走。二人追至联庄,梅花鹿以头触地,顿时消失不见。杨氏兄弟在鹿没处挖地三尺许,寻得一块怪石,上面现出一只梅花鹿的形象。后来,杨家认为“鹿”就是“禄”,此地必为祥瑞之地,因此便迁到联庄定居,并改村名为"鹿蹄箭",这就是今天的鹿蹄涧村。
这地方我去过,祠堂并不是很大,里面供奉的神像都从杨家将传说设置。全村大部分姓杨,全国杨家将后人都到这里聚会。
《宋史》对杨家着墨不多。杨业、杨延昭(杨业之长子)、杨文广(杨延昭三子)确实存在,其余如穆桂英及杨排风等皆是杜撰出来的,并不存在于《宋史》等史实中。《宋史》记载的杨业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昭)、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后皆善终,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正史并无战死、出家、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说。
杨业原是北汉名将,官至建雄军节度使,骁勇善战,国人号为“无敌”。北汉降宋,杨业得到宋太宗赵光义信任,继续戍边防备契丹。他曾在雁门以奇兵数千骑大败契丹,自此令契丹望风而遁,但也受到上级猜忌。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潘美一路,杨业副之,克云、应、寰、朔四州。曹彬军败绩,潘美、杨业所部护送四州民众内迁。途中遭遇契丹主力,潘美等强令杨业出战。杨业率部血战陈家谷,其子杨延玉战死,杨业为契丹所擒,绝食三日而死。
在杨业的儿子中,以杨延昭最为出色,杨业说:“此儿类我。”杨延昭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颇为忌惮,目为杨六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深入宋境,杨延昭率部突入辽境,击破古城。杨延昭有三子,《宋史》仅载第三位杨将文广之事迹。延昭长子传永,次子德征,名字独见于曾巩《隆平集》。杨延昭的三子杨文广,字仲容,青年时代得到范仲淹的赏识,置于麾下;曾从狄青南征。杨文广在西边防御西夏,而不忘燕云。辽宋争代州地界,杨文广献上阵图及进取幽燕的方略,但不久就去世了。
若想了解辽宋战争的历史回忆,就不可错过地处山西代县的雁门关。
说到雁门关,是由于小说和评书《杨家将》的影响,在人们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老令公杨业,统帅杨家将抗击来自北方侵犯的故事。
雁门关在辽宋战争史上非常重要,在其它战场辽宋的多年对阵,宋军战绩败多胜少。唯独在雁门关西战场,宋军占据上风屡胜辽军。
雁门关与杨家将的关系很深,往往人们一提到雁门关,就会把雁门关与杨家将联系起来。至今,在山西代县还设有“杨家将”故乡管理处。有关资料记载,21世纪初,“管理处”的主任就是杨业的38代孙杨泉恩,承担着杨家后人的寻根认祖工作。
在雁门关下的雁门关村,一杨家后裔说,“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挂在山海关城头,是不合适的。明清以前,中原汉民与塞外少数民族的一线角逐地,不在今天的山海关,而是在山西的雁门关。到明朝时,“天下第一关”的名号才由雁门关移至到山海关。
这也说明了在山西代县雁门关还有“杨家将”的后人传宗接代。
谢谢!
资料:《辽沈晚报》
不仅有杨家将的后人,而且数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几个聚集地之一。
鹿蹄涧村最出名的是杨忠武祠,也被称作是杨家祠堂。
鹿蹄涧村则是距离山西雁门关代县城东20公里的地方,如今可谓是香火鼎盛,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杨家将后人来到此地祭祖。
其实很多人都被历史演义故事误导,杨家将确实存在,但是并没有小说当中所书写的这么凄惨。
小说当中的杨家将家主名叫杨业,膝下有8个儿子,基本上都战死沙场,或者是被奸臣所害。
除了他们之外,杨家将还涌现出一大批的杨家将女郎。以杨业的妻子佘太君为首,年近百岁的年龄仍然带兵出征。
历史当中确实有佘太君的身影,但是并没有带兵出征的记载。
其实杨家将父子从五代北汉时期就已经镇守在雁门关,后来才归顺北宋。
因此在此地传宗接代,虽然有多次战火的侵扰,但是传承一直没有断过,所以在此地修建了杨家将祠堂。
杨家将祠堂确切地址在鹿蹄涧村,关于此地还有这两个传说故事。
在祠堂的前面有一块怪石,整个石头有两尺高左右,放在一个五尺高的石台上面,石台上雕刻着泰定元年的字样。最重要的是上面两尺高的石头,刻着一只带有箭羽的梅花鹿。
根据杨家将族谱的记载,以及杨家将后人的口口相传,这块石头来自于元朝初年。当时已经传到了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杨山。
怎样去代县的雁门关?
驾车路线:全程约44.5公里起点:雁门关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560米,右转2.行驶960米,左转3.行驶490米,右前方转弯4.行驶750米,左前方转弯5.行驶260米,左前方转弯6.行驶640米,左前方转弯7.行驶270米,左前方转弯8.行驶600米,右前方转弯9.行驶1.1公里,左前方转弯10.行驶900米,左前方转弯11.行驶420米,左转12.行驶170米,右转13.行驶730米,左前方转弯14.行驶110米,左前方转弯15.行驶60米,右前方转弯16.行驶380米,右前方转弯17.行驶200米,左前方转弯18.行驶120米,左前方转弯19.行驶400米,右前方转弯20.行驶250米,右转21.行驶70米,右前方转弯22.行驶270米,左转23.行驶40米,左转24.行驶830米,右后方转弯25.行驶1.9公里,左后方转弯进入二长线26.沿二长线行驶21.4公里,左转进入七牛线27.沿七牛线行驶3.4公里,朝代县/五台山/G108方向,左转进入京昆线28.沿京昆线行驶2.1公里,稍向右转进入雁靖大街29.沿雁靖大街行驶3.3公里,左转进入新南街30.沿新南街行驶530米,左转进入东大街31.沿东大街行驶140米,右转32.行驶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