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即将来到,为什么老话说: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呢?
2020年12月21日18时02分是冬至,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当然每一年的冬至日期都差不多,但是准确的时间是有区别的,白昼时间的交换,夜间变长慢慢转换为白天变长,这个二十几号是阳历的日期,用我们农历的24节前算法就是,冬至不离十一月,也就是冬至在农历的十一月,其中有月初月中和月尾的说法,就是冬至在阴历来的早晚决定了寒冷的时间。
今年的冬至在农历11月初七,属于冬至在早,这次冬至数月头,冬至过的第一个九天为一九,正常来说最冷的是三九天,也就是冬至厚的一二十天,到出九就是在阳历三月中旬了,气温回暖比较慢,冬至在农历的十一月上旬那代表着的是这个冬天是一个暖冬,属于前半段没有寒冷的冬天,以晴暖天气为主,这样的季节农民是不太喜欢的,说明来年的气候不会太好,当然前段暖和后段冷,大寒小寒近年底,所以上旬冬至天气前暖后寒为基本规律。
阳历的冬至基本上跟农历算白昼交换的时间重叠,所以阳历的冬至几乎算是固定的,一般每一年差别就是一天以内,这个跟二十四时节的清明差不多,属于后来人为定性修改的,阳历代表的冬至没有前中后说法只有阴历有,冬至在月中呢,那当年冬天以干冷为主,来年的天气有可能是比较缺水的,对于农作物也不是很好,缺少雨雪使得土地中的昆虫会比较适合生存,有句谚语说的好,地里盖上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就是说冬天的雨雪对于农作物的作用非常大,缺少雨雪不但让昆虫存活,还会造成土地干燥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明天,十一月初七,就迎来了今年的冬至,其实冬季的每一个节气,都有其寓意,其中,冬至是冬季节气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节气。很多人对冬至的理解可能是冬天到来的意思,其实冬至不是冬天的开始,也不是结束。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冬至是冬季的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
"冬至" 又称为"至节",因为它是"阴极之至"、是"阳气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自古以来,虽然冬至(至日)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因为冬至日这一天,昼最短,夜最长,此后便是夜渐短,昼渐长,阴消阳长,新的一个节气年又开始了。冬至数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即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民间谚语;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
这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冬至在十一月低,往后数九,正月应在四九天,老话说春打六九头,这样算的话,正月还有十八天的冬,我们都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三九天后,大地冰封,万物凋零,离打春还有一段时间,其实这段时间是最冷的,这就是这段谚语的推理,其实有时候,天气变化多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今年由于润月的原因,冬至在月初,年前就打春,正月应该是个温暖的月份吧!
温馨提示: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气温下降,大家要注意保暖防寒。防止由于天气寒冷造成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适当的运动可以提升人体阳气,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驱散严寒,但是冬季运动一定要注意选择在太阳升起后至太阳落山前的这段时间,并且要避免在雾霾和大风的日子在室外运动。
农村俗语“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是啥意思?什么时候会最冷?
古人对冬至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属于第22个节气活动,同时也是阴阳交汇的时候。所以,真正的寒冬,从这一天开始将会愈发明显。
明天就是冬至了,也就是阳历2020年12月21号,农历的冬月初七。这里面说的冬月是农历的一种说法,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农历十二月则为腊月的意思。
而说到冬至,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疑惑之处,每年阳历的时间不都大抵在12月22~24号,那为什么还会有月初、月中和月尾之说呢?其实,这主要的差异在于农历的日子。像今年虽然是在阳历12月21日,但是按照农历日期来算,只在初七,也就是在月初了。
那么,我们根据这句俗语所言,冬至已经在月尾,就要等到正月的时候才是冷天,就是属于暖冬。而反过来说,今年冬至在月初,“冬在头,大寒年夜交”,所以今年的冬天,寒冬估计是个不争的事实了。
而我们都知道,冬至到了就开始数九,进九的开始,意味着寒冷天气要到来了。九天为一九,“一九”是12月21号到12月31号,“二九”是来年1月1号到1月9号,“三九”是1月10号到1月18号,“四九”是在1月19号到1月27号。
其中大寒节气在1月20号,腊八节。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年中最冷的天气是从“三九”天开始的,大寒节气寒冷将达到顶峰的。
下面和大家拓展延伸说下冬至饮食上的一些讲究:
俗话说:冬至在月头,冻死老牛;冬至在月中,单衣过冬;冬至在月尾,冷在正月。此话有无道理?似有理又似无理。因为俗语农谚都有地域所限,有表地方特色,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我国地大,南北、东西差异很大,北准南不准,东灵西不灵,所以这话也不绝对,有时准,有时不准。特别是以冬至简单化,仅以在月头月中月尾就断定冷暖及迟早,未必对。
今天就是冬至。冬至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冬至在我国人心里是很重要的,冬至阳生,我国人都重阴阳,对阴阳有许说法,万物都可归纳为阴阳两类,如人分男女,男就为阳,女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冬至阴绝阳生,夏至阳绝阴生,阴阳消长有规律。人就特重冬至一阳生。
以阳历看冬至,总在12月22日前后不差,这是不存在月头月中之说法的。二十四节气是依阳历而创立,在阳历看来,日期是相对稳定在两三日之内的。但我国又使用农历,农历是阴阳历法合用的,从阴历看节气,日期差别就大,就有可能一个节气会在月头或月中或月尾出现。形成这种原因是因为阴历年与阳历年有十多天日差,而形成阴历有十九年七闰月的特点。正常的节在月头,气在月中,但一闰月后就会有改变,超前或后延。冬至是中气,正常是在阴历子月中的,闰月后就会前置,闰月前就会后延。如今年闰四月,初七冬至,是前置在月头了。去年是闰月前,是后延,冬至在子月二十七后延了,2O18戊戌年,冬至在子月十六是月中。冬至在月尾,是去年情况,寒冷在正月。这有一定道理,节气后延,冷也后延,这是人以阴历断之造成的一种错觉。从阳历看没有这说法,冬至数九,冷在三四九,这是合理的。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冬至在在月尾,经过三十多天确是正月了。但说冬在月头,冷死老牛,意为特别冷,这未必是对的;冬在月中,单衣过冬,意为暖冬,这也未必是准的。特别在我南方,就不会准,不可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