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是怎么形成的?
当年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绮丽景色。如果有民户在水面随意种植,官府也很难及时监督管理。不过这也难不倒苏轼。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开阔清澈,苏轼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间相望为界,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户在这个水域内种植。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你最喜欢哪一景?
美丽的杭州西湖畔,今日雨过天晴,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上午一直乌云密布,中午更是大雨倾盆,感觉今天一日游只有遗憾了。谁知刚到西湖边,天公突然作美,蓝天呈现、白云朵朵、随风飘舞。
远处白云笼罩青山,游船荡漾,好一幅江南水墨画。
近处,游客争相摄影,留住这美好瞬间。
传说中的许仙和白娘子传奇爱情故事——断桥相会处,依稀可见人流如潮…
碧水蓝天,白云飞扬。
杭州的城市高楼显得更加雄壮多姿。
雷锋塔,依然矗立在西子湖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名不虚传。
(今华为手机随拍于杭州西湖)
你好,我是@秦巴山上的月亮,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西湖十景你喜欢哪一景?按照我的体验谈谈我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点。
我非常喜欢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
苏堤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疏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北两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六桥烟柳”为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望山桥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苏堤两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异,每逢阳春三月,柳树吐露新芽,像少女披肩散发,似黄果树瀑布,掩映着湖面,风趣横生,美得一塌糊涂。
沿堤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古朴美观,石拱桥倒影在湖水里,那小桥流水的滋味更是美极了。六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压堤、锁澜、东浦、望山、跨虹等,走在堤、桥上,湖山胜景如画图般展开,万种风情,任人领略。夕阳时走在堤、桥上,那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定会诗兴大发,桥头所见,各领风骚:
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紧相邻,垂杨带跨雨,碧波荡漾;
压堤桥是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碑亭就在桥南;
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
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选择点之一;
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入云欣然入目;
跨虹桥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湖山沐晖,犹入仙境。
俗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就是苏杭美景天下闻名。而杭州西湖更是有口皆碑,广为世人津津乐道。
杭州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地理交相分布,有的就位于湖面上。
西湖十景包括:
1、苏堤春晓,2、曲苑风荷
3、断桥残雪,4、平湖秋月
5、柳浪闻莺,6、花港观鱼
7、雷峰夕照,8、双峰插云
9、南屏晚钟.10、三潭印月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断桥残雪”景致。
原因有二:
六七十年代,我在杭州度过了本人难忘的军旅生涯。那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又是一个火红激情的年代!杭州的这些著名景点自已不知去过了多少次,和战友们多次漫步在春天的苏堤,也畄下了冬天雪中断桥的影照!杭州十景在本人的心中没有主次之分,都是自已心目中的天堂!
三潭印月,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是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尤三潭印月的景观享誉中外。主要景点有“开网亭”、“闲放台”、“”、“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等。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栏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采用三潭印月的盛景,可见三潭印月在我国风景名胜中也占据极其重要的标志作用。
杭州西湖的景色究竟美在哪里?
不记得是第几次来杭州了,有时小住,有时路过,次数虽多,但杭州却总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触。
有人说,西湖是囊括所有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晨钟暮鼓、柳风桂雨;悲欢离合、长歌短吟;英雄美人、文人骚客;高僧士子、浪子孤魂;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有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决绝,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缱绻,有苏小小埋骨西泠的凄凉。是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也是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就是这样一个所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去形容她,但总有一抹景色,一个故事,一句诗词让你怦然心动。
十月的西湖,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天空飘起绵绵细雨,更平添了一份寂寥的秋愁。走过长长的苏堤,忽然想起前面不远就是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夏日里菡萏妖娆、荷香满园的曲院风荷,在这细雨如愁的深秋又会有怎样的风韵呢?
绕过长长的院墙,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自身旁经过,每个人似乎都匆匆而过,没有了夏日人头攒动的赏荷盛景。穿过圆门,站在素园的小桥上,看着桥的两边连绵不绝的荷叶,清幽,静谧。往近处细看,才发现原来很多都已是泛黄的残叶,荷花早早谢去,徒留这一湖残荷在秋雨中飘然零落。
世人都爱那“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热闹,追捧“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时的繁华,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在那婷婷的荷花上,深情地赞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古往今来,好莲者颇多,而又有几人愿意在这清冷的秋雨中独守着一片残荷?恍惚间,似乎看见宝玉在小船上愤愤地抱怨:“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而林妹妹幽幽说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残荷了。”
湖风吹拂,秋声渐起,秋雨也下密了,我们开始撑起伞来。柳条在风中摇曳,而干枯的荷叶就这么静静地沐浴着秋雨。西风带走了一整个夏天的绿意,荷香消尽,繁华散场,荷叶也如此般缓缓老去,耗尽生命的所有。
听远处传来的琴音浅浅,仿佛有人轻声吟诵:“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